南方科技大学郭红卫教授来访生命科学学院并作学术报告


2020121日,南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郭红卫教授在生命科学学院534报告厅为生命科学学院师生做了题为植物22-nt siRNA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翁杰敏院长主持,我院植物学科许玲教授、李小方教授、赵琼研究员、李超研究员、晏军研究员、姜伊娜研究员、孙越副教授等老师和学生都早早来到现场,报告还吸引了来自上海交大的数位相关领域老师的积极参与。

报告开始,郭红卫老师从植物乙烯信号转导途径的发现、发展及相关方向的重要科学问题出发,讲述了他的团队在近10年来发现乙烯作用的蛋白降解模型和翻译抑制模型的整个历程。紧接着,通过讲述一个研究生在乙烯相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意外发现,将报告主题引向了本次报告的主题:22-nt siRNA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

RNA是生命遗传信息传递的核心载质,遗传信息从DNARNA到蛋白质构成了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其中:小RNA(包括miRNAsiRNA)发挥着重要的转录后调控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性至关重要。小RNA的长度决定了其发挥生物功能所采用的机制,植物RNADicer-likeDCL)蛋白的作用下,切割形成21-22-24-nt长度的小RNA。目前的研究表明,21-24-nt的小RNA分别通过介导靶基因的mRNA剪切和DNA甲基化发挥重要的基因沉默功能。然而,长久以来关于DCL2切割后产生的22-nt siRNA知之甚少,尤其植物内源产生的22-nt siRNA的种类、功能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2015年,郭老师课题组就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由乙烯调控因子EIN5SKI2分别介导的植物细胞质5’-3’3’-5’RNA降解途径对于防止破坏性的内源基因沉默至关重要。而今年早些时候在Nature上的研究结果更是揭示了植物内源22-nt siRNA的产生依赖于RNA聚合酶6RDR6)和DCL2;进一步研究发现,植物会通过感受环境中氨的供应和氨基酸的积累,在蛋白质翻译水平上调控22-nt siRNA的产生,从而平衡植物正常生长和胁迫响应。

郭红卫老师通俗易懂地讲解使得同学们对植物siRNA的作用机制及生物学功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随后,与会老师们及同学们积极提问,郭老师热情全面地进行了解答,现场学术气氛十分热烈,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报告会后,郭老师又和植物学科的老师学生进行了深度的课题交流和指导,大家都收获良多。学科的青年研究员纷纷表示,此次郭老师之行让大家收获良多,不仅学习到了资深学者的研究及研究方法,更有助于对自身课题研究以及自身学术思维的拓展,同时也大大加深了郭老师对华东师范大学和生命科学学院的了解和认同,期待接下来有进一步的合作和指导。

郭红卫教授1992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物系,1995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科院,200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分子细胞发育系,同年进入Salk Institute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国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任讲席教授、南科大-北大植物与食品研究所所长,2018年起兼任生物系副主任。郭红卫教授为南科大生物系植物生物学学科带头人,是目前国际上植物激素研究领域和植物衰老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长期致力于乙烯信号转导的机理研究和植物小RNA作用机制的研究,迄今已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包括3Science2Cell1Nature7Plant Cell5PNAS4NAR3Cell Research等,先后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批发明专利8项。他先后担任Plant CellMol Plant等植物学顶级杂志编委,荣获教育部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特支计划、珠江人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