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佛罗里达大学叶立斌博士应邀来访我院并作学术报告


 2019531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叶立斌博士应邀在生命科学学院534小会议室进行学术交流,开展了题为“How to design a biased drug?”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张美玲教授主持。

 叶立斌博士目前是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同时隶属于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叶博士于2008年南京农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0年到2018年间先后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和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和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11月叶博士正式加盟南佛罗里达大学成为独立PI。叶博士的研究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构象转化、动力学和信号转导的研究,特别是那些与神经性疾病和癌症相关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实验室同时也从事构象转化和动力学方法学开发的研究。另一个方向是研究致病菌生物膜的合作机制以及开发相关的药物。

 报告期间,叶博士讲述了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的作用、重要性及其研究进展。GPCR是人体内最大一个膜蛋白家族,有826个成员,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守护神。G蛋白偶联受体(GPCR)功能失调与各种疾病相关,包括癌症、炎症、神经疾病和肥胖症。从某种程度上,疾病的发生可以看作是蛋白构象平衡的失调(例如一个与疾病相关的蛋白构象的过度聚集),从而导致与该构象相关的下游信号转导的障碍。目前,大多数药物是以剂量为基础而不是以蛋白构象为基础进行开发的;因此,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核磁共振光谱(NMR)特别适用于检测受体在溶液中的不同构象并研究它们之间相互转化和动力学。叶博士的研究在对(19F)氟探针进行优化和标记位点选择的基础上,成功地解析并量化了腺苷受体A2AR四个构象,包括两个非激活态和两个激活态并证实了A2AR是通过构象选择激活的。此外,叶教授的研究还确定了一个中间活跃态,其可能与药物的部分激动效应相关;该发现将有助于我们对部分激动机制的更深入了解。对受体构象转化和动力学的研究将加深我们对GPCR激活过程的理解并有助于我们开发以构象导向为基础的药物;此类药物将具有更高选择性和较少毒副作用。

 报告结束后,我院师生都积极提出问题,与叶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最后叶教授还介绍了南佛罗里达大学及其实验室的情况,并向我院师生抛出橄榄枝,希望有兴趣的同学们加入他的团队,这也是对我们华师大学子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