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二涛研究员在生科院534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题为“Plant-Microbe Interaction”的学术报告,报告由植物学科主任许玲教授主持。
报告伊始,王二涛研究员以圆圈中的“指针”这一幽默又具哲理性的比喻形容研究人员现阶段的认知领域,以独特的趣味性吸引并引导同学们思考如何在未来几年的研究生生涯中突破自己的认知,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引发了台下众师生的共鸣。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植物的生长发育与土壤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除了直接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以外,植物与土壤中微生物的共生关系也为植物提供了很重要的营养元素。报告中,王二涛研究员解读了共生的概念,共生的类型及其重要性,他讲解道“豆科植物-根瘤细菌共生”和“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共生”这两种共生关系的建立过程是复杂而精细的,尤其是在早期的信号交流阶段非常重要,植物与微生物都会产生特异的信号分子并相互识别,如植物释放类黄酮刺激根瘤菌释放结瘤因子(Nod Factor),从而被植物所识别;植物释放独角金素内酯刺激丛枝菌根产生LCOs等菌根因子(Myc Factor)被植物识别,进而启动下游一系列共生相关基因的表达。介绍过程中,王二涛研究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和简洁形象的共生信号通路图展示了菌根共生的信号识别及传导过程,让同学们植物-微生物直接的互作关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后,王老师还介绍了实验室过去的部分共生相关研究工作的重要结果以及未来的工作计划,提出要尝试通过遗传改造的方式建立非豆科植物根瘤共生体系,不断优化农业生产。
此次讲座,王老师循序渐进的精彩讲解,不仅让广大师生更深刻的认识了植物与微生物的共生机制,同时也让大家充分了解到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在农业生产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讲座期间,就在场老师及同学们关注的问题,也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