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杂志中学生物学教师素养提升公益直播第12讲顺利举行


2024年12月27日19:30-21:00,中学生物学教师素养提升公益直播讲座第12讲准时开讲。本次直播特别邀请了教育部基础教育生物学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吴举宏教授,吴教授围绕 “让探究实践正式发生” 这一主题,与广大生物学教师展开深入交流,约3200名教师在线参与,共同探讨生物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1.jpg


一、立足教育发展需求,剖析生物学教学现状

吴举宏教授开讲前指出,本次直播主题的选择具有重要背景。12月25日召开的中小学科学教育会议及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凸显了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此次直播活动及时响应号召。此外,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对探究实践提出的高要求,与当前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落实不到位的现状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凸显了深入研究该主题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吴教授强调,生物学教学应紧密围绕国家人才培养需求、严格遵循课程标准要求,并从教学实践层面深入反思,推动生物学教学的改进与发展。


二、解读核心素养本质,强调探究实践价值

吴教授先指出当前生物学教学存在两大危机,即未体现理科属性与未彰显科学本质,强调生物学教学应将科学本质教育置于重要地位。结合现代科学本质观,吴教授提出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性对待知识,注重知识的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着力提升学生的交流与协作能力,以此有效消除知识错觉。


2.jpg


随后进一步阐述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其关键在于个体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教学应围绕核心素养的两个需要——未来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需要、三个要素——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必备品格。通过构建教学模式图,吴教授强调了落实核心素养需要基于真情境、真问题、真解决开展教学,而探究实践在其中占据关键地位,是生物学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


三、梳理探究实践环节,指引教学策略改进

“探究实践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是拓展视野、增强本领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由之路。”


吴教授详细梳理了探究实践的环节,从最初发现问题、提出任务到最后表达交流与展示等多个步骤,强调其流程与核心素养的高度融合,同时指出当前生物学教学的实践性体现不足,实验教学问题突出。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实践,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重视探究活动报告的完成与交流,并注重安全教育。


3.jpg


吴教授结合自身课题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通过丰富的课例展示,深入剖析了生物学教学应如何加强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培育。例如,通过展示红薯根系、亚麻幼苗生长、鸭、眼球感知成像等课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科学问题,以实现从体验到体悟、从模仿到创新等实验教学的现代转型;强调了定量实验在探究实践教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究,强调实践出真知,事实胜于雄辩的教学原则。


四、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推动学生综合素养

吴教授特别提及2022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标新增的跨学科实践活动主题,指出教师需要主动“拥抱”其他学科,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吴教授介绍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三大类别,包括模型制作类、植物栽培与动物饲养类、发酵食品制作类,并通过苏科版教材的设计与金丝蚕成长日记等案例,详细阐述了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实施环节与重要意义,除了满足课标要求外,还能让学生从自然中寻求心理舒缓。


最后互动交流环节,吴教授积极回应教师提问,并指出科学探究中加强表达交流可凝聚群体智慧,消除个人主观及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深化了对科学探究流程中这一环节意义的理解。


本次直播活动中,吴举宏教授的分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广大生物学教师提供了重要的教学指导与启示。通过参与直播,教师们对探究实践在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探究实践有了更清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