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揭晓,我院刘明耀教授、翁杰敏教授、陈立侨教授、程义云研究员凭借在各自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连续入选。四位学者在生物学科不同方向的持续突破,充分体现了我院在基础研究-应用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的深厚积淀,四位学者的连续入选印证了我院"夯实基础、突出特色、交叉融合"的学科发展路径成效显著。
近年来,学院聚焦国家战略需求,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为引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链,建有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调控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院、上海市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前沿基地等多个省部级基地平台,超过130人次入选国家及省部级人才项目,近五年共获各类科研项目800多项,总经费超过6.7亿元,其中国家重点研发首席项目5项、课题组长近20项、国自然重点9项、杰青3项、优青6项。成功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教育部第三批党建标杆院系,支撑华东师大临床医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等7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在第五轮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获评A类。
面向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凝练学科优势,对标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聚焦人民生命健康深化有组织科研,重点布局种质资源、绿色粮仓、生物医药、脑科学、基因编辑与细胞治疗、合成生物学等优势研究领域,强化与顶尖科研院所及医疗企业协同创新,加快生命科学颠覆性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落地转化,持续优化学术生态,培育生命科学领军人才,全力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入选学者简介
刘明耀教授
刘明耀教授致力于G蛋白偶联受体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及靶向药物研发,同时创新性地将基因编辑技术与细胞治疗相结合,开发国际领先的新型细胞药物,用于治疗遗传病、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作为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等项目,已在 Science、Cell、Nature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 SCI论文450多篇,论文引用4万多次,H-Index 104,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申请专利300多项,授权200多项。2024年率领团队与长征医院携手合作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使用异体通用型CAR-T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革命性疗法”,该突破性成果入选2024年Science十大科技突破、2024年Cell 最佳论文、2024年中国和国际十大科技进展等多项权威榜单,引起了国际生物医学界的轰动。
翁杰敏教授
翁杰敏教授在DNA甲基化修饰调控及组蛋白修饰调控两个方面取得了多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发现多个表观遗传调控的新因子和新通路、建立染色质修饰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联系。他的研究工作累计获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4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项目1项,课题组长项目2项,子课题项目2项,研究成果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目前已在重要国际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40余篇,文章引用近20000次,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陈立侨教授(右一)
陈立侨教授是我国水生生物学领域的领军学者,长期致力于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带领团队建立我国首个淡水甲壳动物河蟹的营养需求数据库,研发环保型高效饲料配方,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他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入选首批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在Aquaculture等顶级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论文总被引超12000次,H指数达58。
程义云研究员
程义云研究员是基因、蛋白质药物递送领域的知名学者,取得的学术成绩包括: 提出了含氟材料在核酸、蛋白质、多肽等生物大分子跨膜转运中的氟原子效应;实现了蛋白质胞内递送载体的理性设计;获得中国、美国发明专利十余项,部分载体材料实现转化应用,成果发表在Nat. Mater.、 Nat. Nanotechnol.等刊物,他引20000余次,获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氟元素代言人”等,连续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