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0日,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殷东敏博士邀请了国际知名学者罗振革博士在中北校区海汇楼一楼报告厅开展了主题为“神经保护新靶点发现”的学术报告。
罗振革博士现任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神经科学会常务理事。罗教授主要研究神经发育与再生的分子细胞机制,利用2D神经细胞培养、3D脑类器官培养、生化分析、单细胞技术等手段,阐明脑结构与神经环路发育机理,揭示神经生长与退化相关神经系统疾病机理,开发新的神经损伤修复手段。罗教授课题组系列研究论文发表在包括Nature Cell Biology,Neuron, Developmental Cell, PNAS, eLife等国际学术期刊上。罗教授还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团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的负责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神经发育与再生”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罗振革教授本次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基于比较转录组的神经再生因子的鉴定,神经退行性疾病干预手段发展,类器官研究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人类神经元幼稚态维持机理以及对神经再生研究的启示等。尤其是类器官技术的发展,通过创建大脑类器官,能够模拟人脑的发育和功能,还能观察到脑区投射,这为研究脑部疾病、神经发育过程以及药物筛选提供了宝贵的模型,通过罗教授的讲座让同学们对于领域的前沿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报告中,罗振革教授主要分享了团队近年来在神经保护和神经再生领域取得的系列进展。哺乳动物神经系统复杂而精细,同种神经细胞再生能力也存在异质性。罗教授课题组巧妙利用荧光染料双标记技术,成功从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小鼠中标记并分离出具有不同再生能力的脊髓运动神经元,并结合RNA测序技术,发现Olig1在再生能力较强的神经元中显著高表达,随后在体外培养的DRG神经元及小鼠坐骨神经和视神经损伤模型中进一步证实了Olig1促进轴突再生的功能,增进了对神经系统损伤后修复机制的理解,为神经损伤修复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随后,罗教授还从物种进化角度,阐述了神经元“幼态持续”相关的重要基因及其作用机制,由人科特异基因TBC1D3维持的幼稚态树突棘具有高水平的突触可塑性和活跃的结构动态,并提出了恢复细胞状态可能可以为干预损伤及神经元衰老进程提供一些策略。
最后,罗教授还分享了将脑类器官作为研究模型的技术方法,通过建立血管化类脑器官模型,可在研究脑发育过程神经、血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发挥作用,并且也可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机理研究和药物筛选,这种新兴的技术展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讲座后,罗教授也与现场听众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解答了老师、同学们的一些疑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宝贵建议。
本次学术报告属于校庆“大师讲堂”系列活动之一,不仅搭建起了一个良好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的平台,还为老师、同学们创造了能够近距离地与知名学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对话的契机,不仅能够拓宽同学们的学术视野,还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助力同学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