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 Douglas Pfeiffer - 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报告人:Douglas Pfeiffer 教授
主持人:袁崇刚 教授
时 间:11月9日 15:00 - 16:00
地 点:中山北路校区理科大楼A510
 
报告人简介:
  Douglas Pfeiffer,  1964-1968 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毕业,1969-1973 底特律韦恩(Wayne)州立大学化学(生物化学)博士,1974-1976美国Wisconsin大学博士后。1977-1992年,先后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Hormel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2年至今,任Ohio州立大学教授,线粒体生物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线粒体生物学及相关疾病如运动系统疾病,神经退行性病等,曾在FEBS lett, BBRC, Biochemistry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是国际线粒体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报告内容简介:
  线粒体是一个及其重要的细胞器,它将我们食物中的能量转化成化学能(ATP),从而保证细胞能正常工作。线粒体的另一个特殊性在于线粒体中的蛋白质是分别由细胞核中的基因和线粒体中的基因编码合成。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了线粒体蛋白功能的缺失,细胞因缺乏能量而死亡,从而导致线粒体病的发生。自1988年以来,已发现了200多种线粒体病,发病率为1/200至1/5000。本讲座将介绍surf-1蛋白所导致的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讨论这类疾病潜在的治疗手段,并着重介绍我们运用纳米技术以及基因治疗的方法治疗线粒体病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以及对线粒体病基因治疗的展望。
  线粒体与人体正常代谢和多种疾病起因有关。目前倍受重视。在我校相关有体育学院,神经退行性病相关实验室进行该方面的研究。通过报告,可以了解相关研究进展和开展交流与探讨合作。

生命科学学院
2010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