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 徐万祥:生物合成肽法、线性抗原表位组学和转化医学


题  目:生物合成肽法、线性抗原表位组学和转化医学
报告人:徐万祥 研究员,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生殖免疫课题组组长
主持人:钱旻 教授
时  间:2013-12-18  9:30
地  点:闵行生科院534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徐万祥研究员,197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微生物生化专业。1992年-1993年赴英国剑桥大学Babraham研究所进修分子生物学一年。2002年6月、2003年11月和2004年10月三次作为短期高级访问学者赴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研究院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心开展合作研究。现为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生殖免疫课题组组长,三级研究员。多年来主要从事有关人卵透明带(ZP)和hCG疫苗研制的免疫学、嵌合肽抗原基因工程表达和生殖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先后主持或参与国家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和上海市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多项。目前兴趣集中于人ZP以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和甲型流感病毒等编码蛋白的线性抗原表位组学研究。现为中国动物学会生殖生物学分会理事和中国免疫学会生殖免疫学分会委员以及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论著70多篇(其中Sci论文10篇),申请相关发明专利16项(9项已授权,其中1项正在申请美国专利)。曾获得省市部委级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8/9)一项。

报告内容简介:随着本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草图的完成,相继诞生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方向,并成为延续至今的前沿热点。然而,虽然那时也几乎同时提出了适时开展相辅相成离实际应用距离最短的“抗原表位组学”和“抗体组学”研究的呼声,却由于受方法学的限制,始终未形成实质性的启动,未见相关研究报道。报告人与复旦大学合作者共同建立了专门用于靶蛋白线性抗原表位扫描作图定位的“改良生物合成肽法”,并用之第一次揭示了人乳头瘤病毒(HPV58)三个靶蛋白上全部且精细线性B细胞表位组,从而掀开了是抗原表位组学分支之一的“线性表位组学”研究的一角。报告中将具体讲解新建立专门用于线性表位扫描作图的短肽生物合成法及其特点、在线性表位组学研究中可实现符合“组学”要求的哪些研究目标及其科学意义、以及解码靶蛋白表位组今后在抗肿瘤抗病毒和诊断自身免疫疾病等转化医学领域可能的应用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