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生理学学科  Physiology


【学科发展史】  

  生理学科是我院最早建立的学科,由我国著名生理学家张宗汉教授创建。1950年朝鲜 战争爆发,张宗汉教授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和颜季琼一起带领青年教师为志愿军研制急需的 营养全面的新型压缩饼干,受到人民政府表彰。之后,张宗汉教授又率领陈汝艳、沈增炎、 张善庆等青年教师开展神经生理学相关课题研究。这期间,我国生理学界开始学习巴甫洛夫 条件反射学说,张宗汉教授联合心理学系胡寄南教授筹建起我校“巴甫洛夫实验室”,并开展 了相关研究。50年代中期起,张善庆建立的神经解剖形态学研究方向,先后开展中枢神经 系统发育、中枢感觉信息传递神经环路、相关中枢神经元形态特征研究等获得很多研究成果 。陈汝艳主持的神经生物化学研究方向,研究衰老过程中枢神经系统内递质、受体及蛋白质 代谢变化等也取得不少成果。60年代初起,在周绍慈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脑功能研究室” ,开展针刺镇痛的神经原理研究。在孙心德、张善庆、殷慧镇、戴永祯和翁恩琪等的不懈努 力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特别是“大脑边缘系统在针刺镇痛中作用”研究成果,先后获 得1977年上海市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重大 科技成果奖等。之后,在大脑边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边缘系统对中枢感觉信息调控等领域 也都取得重要研究成果。20世纪80年代初,孙心德、张善庆由美国进修回来后又开展听觉 神经生物学的研究,并始终聚焦中枢听觉信息处理和听觉功能可塑性研究方向,近30年来 ,已在行为、整体、系统、受体和细胞分子等不同水平上取得了系列性研究成果。2005年 ,由国外引进的周晓明、张季平等年轻教授加盟,增加了新生力量,拓宽了研究思路,进一 步提升了研究水平。该研究团队始终锁定既定的研究方向,在环境、经验-依赖性听觉功能可塑性的神经、细胞分子机制,后天知觉训练改善发育过程由环境因素导致 的功能损伤修复等方面,取得系列性重要研究成果,并为探索听觉障碍的代偿、修复新策略 提供了新的思路。2008年,该学科又从国外引进马继延教授,创建了“蛋白质构象与相关疾 病研究室”,从蛋白质构象变化或错构角度,研究海绵状脑病、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机制,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使该学科原由袁崇刚教授主持的神 经退行性疾病机制研究方向得到进一步延伸。生理学科始终坚持以“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与时俱进”建设高水平学科的理念为准则,已连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十余项,在SCI 收录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近百篇,包括《Science》、《Nat Neuroscience》、《Nat Communication》、《PNAS》、《J Neuroscience》、《J Neurophysiology》、《Cerebral Cortex》、《Neuroscience》、《Neurobiology of Learning and Memory》、《Brain Research》和《Hearing Research》等。

 

招生简介点此


 

赵宇岚* 马 骥周晓明**
张季平**(学科主任)俞黎平*许兢宏*
高良才*




 

注:**为博导,*为硕导